人们总说“生孩子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”。这是因为在女性“怀孕-分娩-产后康复”这整个过程中,女性体内的激素等会发生变化,身体内部脏腑功能也会进行一次大调整。所以,受这些因素的影响,女性在产后会有诸多身体变化,应引起重视,及时做修复或调整。
那么,女性在产后具体会发生哪些变化或问题呢?
1.内分泌变化
女人在生产后,体内的孕激素、雌激素水平降低,外阴腺体分泌功能减弱,这些会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症状,表现为容易长黄褐斑、子宫肌瘤,乳房有肿块或胀痛等。
2.身材的变化
怀孕期间,随着腹部重量及前凸增加,引起腰椎和颈椎前凸,乳房增大,肩、上背部变圆等;在妊娠期,为保证婴儿营养,新妈妈需要吃很多营养丰富的食物,但由于受激素变化影响新陈代谢变慢,就容易造成营养过剩,加之运动量少、休息不好,导致大多数女性出现产后肥胖。
3.子宫与阴道变化
怀孕期间,子宫容量不断扩充,体内脏器位置发生改变,产后虽然子宫能慢慢恢复、内脏也能逐渐归位,但撑大的腹部无法恢复到紧实状态。所以在产后,应按摩子宫底,并尽可能母乳喂养,帮助子宫恢复,否则腹壁之间会逐渐被脂肪堆积形成小腹或大肚腩。
而生产时,被撑大的阴道也难以恢复如初,应积极做收缩和提肛运动,避免引发排尿不畅、尿失禁、阴道瘙痒等妇科疾病等。
4.假胯宽、臀下垂及腰腿的变化
从怀孕到生产期间,孕激素、松弛素的分泌,导致骨盆关节韧带松弛无力,随着体重增加,会压迫骨盆和髋关节,形成假胯宽;而怀孕后期,臀大肌松弛,臀中肌无力,股骨内旋,会造成臀下垂,严重时可能会有明显的X型腿,加上产后照顾宝宝要频繁弯腰或缺乏运动,所以导致腰酸腿痛等问题。
5.腹直肌分离
腹直肌分离,并不是腹直肌撕裂分离了,而是连接左右侧腹直肌中间的结构--腹白线发生了变化。因怀孕期间,腹部隆起,不断扩张的腹部使白线变得更加伸展和轻薄,从而在两侧腹直肌间形成了空隙和分离。
产后腹直肌分离如果超过3cm就应该引起重视,如果不及时做修复,可能会引起腰部、骨盆带疼痛、漏尿、疝气等症状,以及消化、呼吸等问题。
6.盆底肌松弛
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。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“吊网”,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被这张“网”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而女性在生产时,会导致这张“网”的弹性变差,“吊力”不足,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,如腹压增大(如咳嗽、打喷嚏、大笑)时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、盆底脏器脱垂等。
所以,女性在产后42天后,应及时做检查,排查身体问题,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,再由专业人员辅助康复训练。(编:三七草)
责任编辑: